这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旅程的书籍。
首先阐述了自律的重要性,自律可以说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的方法。问题到来的时候,总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早地面对问题,就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去体验痛苦。虽然这个决定很难做,但这确实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让我们避免将来遭遇更大的痛苦。在里面还了解了心理学中两种心理疾病种类,神经官能患者和人格失调患者。神经官能患者总是为自己强加责任,与外界发生矛盾时,总认为错在自己,而人格失调患者则爱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从作者各种案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与他的人生遭遇是息息相关的。但也有例外情况,一个童年不幸,缺乏关爱的孩子长大后也能拥有强大的内心,拥有成熟的心智。
自律需要忠于事实,通向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对于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地图,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地图也需要不断地去修订。冰川来临,继而消退,文明出现,随即又消失,技术有限,技术又似乎无限 … 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之中。
自律可以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最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痛苦的力量就是爱。文章大量篇幅在讲爱,爱的定义,爱的界限,以及爱在促进心智成熟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细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只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别人的爱和照顾是不会成功的。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爱是相互的。
爱绝不是无原则的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恣意放纵、漫无节制的情感,绝不会比自我约束的情感更为深刻。古代谚语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成长与信仰对于人来说也很重要。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于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我们的心智可能很成熟,成熟到足以摆脱对上帝的信仰,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成熟到去信仰上帝。“上帝已死,上帝永生”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再脱离不可知论。
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的能力终归有限,常常让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为维持某处的秩序保持不变,必须以其他地方的秩序崩溃为代价。这样下去,经过数十亿年时间,整个宇宙会完全分解,其秩序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这种没有秩序,不再分化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熵”。能量自然从高处流向低处,使熵不断增加,这种自然倾向或许可以称之为熵的力量。而我们进化的过程与熵的力量是彼此抵触的。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
自我完善意味着接受新的责任,做出新的承诺,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
邪恶的人憎恨光明,因为光明会让他们看清自身邪恶的本质。他们憎恨善良,善良会凸显他们的罪恶;他们憎恨真正的爱,爱会放大他们的懒惰。他们竭力摧毁光明、善良和爱,以此逃避面对觉醒和良知的痛苦。
我一直认为,生命就像是一种植物,依赖地下的根系供给养分。真正的生命隐藏在根系里。我们看到的地面以上的部分只能存活一个夏季,然后会归于枯萎——它的生命何其短暂!生命和文明永远更迭交替,这使我们感到一切都是一场虚空。但是,我也始终有这样的感觉: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
我们仿佛漂流在茫茫大海中,不知何去何从。这时虚无主义者可能会说:“还是顺其自然为好,哪怕什么也不做。”他们的潜台词是,我们应该继续漂流,得过且过。他们的理由是,人生的海洋浩瀚无际,前途难测,依照我们有限的能力,绝不可能绘制出准确的地图,并借着地图找到方向驶出迷雾。但是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最终摆脱迷蒙的状态,这才是应该提倡的做法。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刻意追寻别人的爱,期待着有人来爱我们,那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们没法真正去爱别人,只能依赖别人。但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可爱的人,这样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无论人类的爱还是上帝的爱,其规律都是这样。
把整个书归纳浓缩一下,也许可以用这些词语去概括。自律,爱,克服懒惰,独立,信仰。
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心智成熟的路上很孤单,但是也并不孤单。在世界各地都有人踽踽独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心智成熟之路上,而且默默走过了很远的距离。
最后种草几首纪伯伦的诗
—–关于子女教育—–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关于婚姻中“寂寞的智慧”—–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来自天堂的风在你们的空隙之间舞动。
爱一个人不等于用爱把对方束缚起来,
爱的最高境界就像你们灵魂两岸之间一片流动的海洋。
倒满各自的酒杯,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
分享面包,但不可吃同一片面包。
一起欢快地歌唱、舞蹈,
但容许对方有独处的自由,
就像那琴弦,
虽然一起颤动,发出的却不是同一种音,
琴弦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各不相扰。
一定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但并不是交给对方来保管,
因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教堂的梁柱,它们各自分开耸立,却能支撑教堂不倒。
君不见,橡树与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一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sppx.cn/595/life/reading/